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劳动法规

行业新闻
法律专区

最低工资是否应该包含五险一金?

  “五险一金”是社会保险习惯称呼,员工个人应缴的部分实际上只有“三险”,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一金”是指住房公积金。

  看各地最低工资标准,不能只看绝对数字,要看内涵,有些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包含员工应缴纳的“五险一金”的,有些地区却不包含“五险一金”,这个直接关系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含金量”。

  一、什么是最低工资标准

  2003年12月30日,原劳动部公布《最低工资规定》,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那么,什么是“正常劳动”?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二、最低工资标准要剔除哪些费用?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最低工资标准应剔除以下三项内容:

  (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上海最低工资标准中除剔除上述费用外,还剔除了伙食补贴、上下班交通费补贴、住房补贴。

  三、最低工资标准中是否包含员工应缴纳的“五险一金”?

  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总是引人注目,特别是在几个一线城市,围观群众也纷纷点评谁是最低工资的“一哥”。

  其实,纯粹看绝对数字,并不一定能得出哪个地区最高的结论,因为最低工资标准的内涵,各地存在不同的做法,还要考虑这个标准中是否包含员工应缴纳的“五险一金”。

  从《最低工资规定》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应考虑的因素看,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考虑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也就是说,按照国家层面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员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的。

  但是,各地在执行的时候却存在一些差异,存在几种不同做法。

  1、最低工资标准中包含个人应承担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这是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做法,和国家层面的《最低工资规定》保持一致的,比如广东省就是如此。

广东省最低工资标准通知

  广东省:关于调整我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粤府函〔2021〕345号)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2、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个人应承担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比如北京和上海是这样的做法。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规定:

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通知

  北京:关于调整北京市2023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京人社劳发〔2023〕20号)规定,下列项目不作为最低工资标准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另行支付:(一)劳动者在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二)劳动者应得的加班、加点工资;(三)劳动者个人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四)根据国家和本市规定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的其他收入。

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通知

  上海:关于调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沪人社规〔2023〕19 号)下列项目不作为月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由用人单位另行支付:(一)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二)中夜班津贴、夏季高温津贴及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岗位津贴;(三)伙食补贴、上下班交通费补贴、住房补贴;(四)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3、最低工资标准中包含个人应承担的社会保险费,但不包含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

  全中国似乎只有江苏是这样规定的。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苏人社发〔2021〕72号)下列项目不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另行支付:(一)加班加点的工资;(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劳动者按下限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四)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推荐新闻:公司平级调岗,且不降薪,员工可以拒绝吗?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23-11-27 10:41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