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经济业态的涌现,新就业形态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梳理了从劳动者界定到工会作用等各个环节,为理解与构建和谐有序的新就业形态用工环境提供全面指导。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定义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指通过线上平台接受配送、出行、运输、家政等服务任务,遵循平台要求提供网约服务,并据此获取劳动报酬的群体。   新就业形态中企业界定   在此范畴内的企业包括平台企业和与其合作进行用工管理的企业。   法律关系认定   若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标准,则按照劳动关系处理。   对于不完全符合劳动关系标准的情形,企业需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   若不符合劳动关系条件,则按照民事法律关系调整。   法律关系确立基准   法律关系的确立依据在于考量企业的实际用工事实和对劳动者的管理程度,以及劳动者工作时间及量的自主决定权、受企业管理控制的程度、是否须遵守相关工作规则和纪律、工作的连续性、交易价格决定权等因素。   企业的信息披露责任   企业应如实向劳动者披露与其完成网约服务相关的所有必要信息。   劳动者的告知义务   劳动者在与企业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协议时,针对直接影响合同内容的相关情况,必须作出真实说明。   书面合同形式劳动合同或书面协议可采用纸质或电子形式签署。   合作用工模式的要求   平台企业和合作企业须就保障劳动者权益签订专项协议或在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各自责任;   关于劳动者权益的内容应向劳动者充分披露;   专项协议可以作为劳动合同附件。   书面协议签订时机   劳动者应在开始执行工作任务前或注册个人账户阶段签署书面协议。   书面协议必备条款   协议内容应涵盖平台企业基本信息、劳动者基本信息、订单流程、报酬规定、服务时间与休息安排、职业保障措施、变更解除协议程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机制等九项内容。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作用   针对不完全符合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平台企业可委托具有资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施管理和服务。三方(平台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动者)应就此达成约定,但不影响平台企业承担主要用工责任。   劳务派遣用工的管理和责任   平台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时,须承担用工单位的责任,选择合法经营的派遣单位,并监督其保障劳动者权益。   外包等用工方式的责任   当劳动者权益受损时,平台企业依法承担责任。   招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禁令   禁止设置歧视性招聘条件(如性别、民族、年龄),禁止以任何形式收取保证金、押金或其他财物,禁止限制劳动者多平台就业。   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   确保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按时足额发放,不得无故克扣或拖欠;   法定节假日应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的报酬。   劳动报酬管理的核心内容   企业需与工会或劳动者代表协商制定包括劳动定额、抽成比例、计件单价、支付周期、考核办法在内的劳动报酬规则。   休息休假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休息休假制度,将接单时间、在线等待时间、准备服务时间、生理需求时间等纳入工作时间,并明确在线管理时间计入工时。   劳动安全卫生基本要求   不得设定危害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   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新就业形态劳动规则概述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规则,是指平台企业组织网约服务劳动者工作所依据的规章制度、格式合同条款及算法规则等。   劳动规则制定的民主程序平台企业制定和修订劳动规则时,必须依法履行民主程序。   制定劳动规则的具体步骤   公开征求意见,可通过弹窗等形式发布;   听取工会或劳动者代表意见并反馈采纳情况;   实施前至少提前7天公示,并在显著位置清晰公示有关内容。   劳动者的合法维权途径   劳动者应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避免采取违法或过激行为。   沟通申诉机制建设   平台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沟通机制和申诉渠道。   投诉机制与处理   平台应设立专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投诉机制,核实情况属实的,督促合作企业及时整改。对于涉及报酬计算、服务时长、费用扣减、奖惩措施、职场欺凌、骚扰等问题,平台承诺限时回应并公正处理。   工会组织的角色   新旧形态劳动者均有权加入工会,工会应对平台企业和用工合作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监督,并推动平台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同时,工会还负责其他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相关事务。   相关阅读:破解招聘难题的七大原则
 
 
                        
                          
                            |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 时间: 2024-03-21 14: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