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hr知识

HR知识
职场文摘

企业要不要制定密薪制?

  你是否曾思考过自己的薪酬状况?又是否好奇过同事们的薪酬水平?或许你会感到诧异,为何除了每月收到的工资单外,我们鲜少触及薪酬的话题。这背后,许多公司实施的薪酬保密政策扮演了关键角色,它有效限制了员工间薪酬信息的流通。

  今日,借由近期薪酬话题的热度,我们来探讨“密薪制”的多重维度。

  首先,概述几点核心观点:

  密薪制有利于企业强化薪酬的激励效能,减少因薪资攀比引发的团队动荡,同时控制人力成本。

  然而,它也可能触及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利及薪酬透明需求的边界,引发争议。

  实施密薪制需谨慎,确保不违背法律法规,防止其成为损害员工权益的借口。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以保密文化著称的苹果公司,却出乎意料地鼓励员工讨论薪酬、工作时长及工作环境,此番举动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微软等巨头员工对薪酬透明度的强烈诉求,意图消除内部薪酬不公。尽管国际上的这一风向变化对国内影响有限,多数企业仍坚守薪酬保密的传统,但“是否应继续实行薪酬保密制度”再次成为热议焦点。

  如何看待密薪制?

  作为一种舶来的管理模式,密薪制已在国内众多企业中生根。从企业视角出发,隔离薪酬这一敏感话题有助于构建更为健康的激励体系,减少不必要的员工波动,优化管理成本。薪酬倒挂现象往往触发员工不满,而薪酬保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类矛盾,减少HR在频繁调解薪酬争议上的精力消耗。

  然而,站在员工立场,禁止薪酬交流可能触及同工同酬原则及薪酬知情权,引发正当权益的质疑。

  密薪制与法律界限

  尽管众多企业将薪酬保密作为内部规范,但其执行必须遵循法律规定。例如,北京某科技公司因员工透露个人薪资而解除合同,最终被法院判定违法解雇,凸显了企业在执行密薪制时不可超越法律框架的重要性。

  薪酬保密制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充满争议的策略,其在强化绩效与薪酬挂钩、预防内部矛盾的同时,也可能削减员工的公平感知与企业信任度。尤其在技术核心岗位及难以量化的职位上,薪酬保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任何制度皆有利弊,密薪制的历史根源在于企业为降低成本而个体协商薪资,现实中也不乏企业借此规避同工同酬原则,损害基础岗位员工利益。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如何平衡密薪制的利弊,促进公平与效率的双赢,值得深思。

 

相关阅读:考勤、纸巾与报销:真的能省钱提效吗?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24-05-30 11:38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