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hr知识

HR知识
职场文摘

人效评估总踩坑?教你搭建科学评估体系!

  最近和一位创业公司老板聊天,他苦笑着说:“公司规模扩大了30%,利润却没涨,仔细一查才发现,人均产出不增反降!”。

  相信不少HR和企业领导都有类似困惑。在人力成本持续攀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人力资源效能早已成为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而一套科学的人效评估体系,就像是企业的“健康检测仪”,能帮我们精准定位问题,找到提升人效的突破口。

  但现实中,很多企业的人效评估零散又随意,缺乏系统性,这也是为什么投入了大量人力成本,却看不到显著成果的原因。

  人效评估的核心指标

  想要科学评估人效,首先得明确关键指标,就像量身高要用尺子,称体重得用秤,评估人效也有专属的“度量衡”。

  1.人均产值

  人均产值是最基础直观的指标,计算公式为:人均产值=企业总产值/员工总人数。

  比如一家年营收5000万元、员工100人的公司,人均产值就是50万元。数值越高,说明平均每位员工创造的价值越大。不过,这个指标需要结合行业特性来看,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人均产值差异会很大。

  2.人力成本回报率(ROHC)

  人力成本回报率能直观反映人力投入的性价比,公式为:人力成本回报率=企业净利润/人力总成本。

  假设企业净利润3000万元,人力总成本1000万元,ROHC就是3,意味着每投入1元人力成本,能带来3元净利润。这个指标越低,说明企业在人力投入产出上越需要优化。

  3.工时利用率

  工时利用率关注的是员工有效工作时间的占比,公式为:工时利用率=实际有效工作工时/制度工作工时×100%。

  例如,员工每月制度工作工时为160小时,实际有效工作工时只有120小时,工时利用率就是75%。如果这个数值过低,可能意味着存在工作安排不合理、流程繁琐等问题。

  构建评估体系的步骤

  1.数据收集:搭建评估体系的“地基”

  数据是评估人效的基础。HR系统能提供员工数量、考勤、绩效等数据;财务系统则能给出企业营收、成本、利润等信息。

  比如,通过HR系统统计各部门员工数量,结合财务系统的部门产值数据,就能计算出各部门人均产值。

  此外,还可以收集业务系统中的项目进度、客户反馈等数据,多维度丰富评估依据。

  2.行业对标:找到进步的“参照物”

  只看企业内部数据还不够,与行业对标才能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

  选择参照系时,优先考虑同行业、同规模、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可以通过行业报告、咨询机构数据、企业公开财报等渠道获取对标数据。

  一家中小型科技公司想提升人效,就可以对比行业内同规模企业的人均产值、人力成本结构,找出差距后,再针对性地制定改进策略。

  3.建立动态监测机制:让数据“活”起来

  静态的数据只能反映过去,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利用商业智能(BI)仪表盘,将关键人效指标可视化呈现,实时更新数据。例如,将人均产值、人力成本回报率等指标设置成图表,管理层可以随时查看数据变化趋势。一旦某个指标出现异常波动,就能快速定位问题,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避开人效评估的“坑”

  1.仅关注短期成本,忽略长期效益

  有些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盲目裁员或压缩培训预算,虽然短期内成本降下来了,但从长期看,可能导致员工流失率上升、团队能力不足,反而影响人效提升。人效评估应该综合考虑短期成本和长期价值创造。

  2.忽略行业差异,盲目照搬方法

  不同行业的业务模式、运营特点差异巨大,人效评估不能“一刀切”。比如,制造业更关注工时利用率、人均产量,而互联网企业则更看重项目交付效率、用户增长贡献等指标。如果盲目照搬其他行业的评估方法,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科学构建人效评估体系,不是简单地计算几个指标,而是一个从数据收集、分析、对标到持续优化的完整过程。

  企业不能把人效评估当成一次性任务,而应该将其融入日常管理,根据业务发展、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评估指标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力成本真正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相关阅读:懂业务的HR,到底强在哪?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25-06-18 11:36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