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工的延伸,以及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拓展,促进了制度的衍化和资源的整合,从而共同推动了雇佣模式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促进了劳务派遣用工的发展。
(1)产业分工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传统制造业的变革和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方面。
首先,产品开发、技术升级和产能转移,正在驱动着传统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从单纯的规模经济向兼顾规模与范围,以及从集中性向分散性产能的过渡。雇主对劳动力需求的结构一致性、数量稳定性及契约长期性在逐渐发生改变,并更加注重通过相关渠道获取雇佣弹性。例如,制造行业的生产职能在技术标准化和操作模块化的背景下,向派遣用工和外包等非正式用工模式的转移。
其次,新型服务业的发展由于其轻资产的特征而体现出了对技术、流程和劳动力资源的非线性依赖,并导致了其盈利模式、内部分工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此条件下,劳务派遣形式能够在欠缺稳定的产业环境中,应用于某些基础性或增值性业务。例如,金融企业会在前台服务等常规性业务岗位,以及衍生品市场推广等探索性业务岗位上,使用派遣用工或非全日制等灵活用工形式。
(2)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分工的一种专业性和区域性表现形式,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汇聚和整合、任务需要与技术流程的标准化,以及专业化配套体系的形成和延伸。存在于相关产业组织间的资源依赖和制度场域,能够推动职业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力资源的组织间分享,以及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组织的产生。在美国硅谷地区、日本中心城市周围的制造工业区,以及我国苏州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集群中,非正式雇佣成于与当地产业环境相匹配的用工形式。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
时间: 2012-4-6 13: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