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人力资源工具>人力资源知识

HR知识
薪酬福利

劳务派遣的成因三:劳动力供给

   在劳动力供给方面,促进劳务派遣等非正式就业模式发展的因素较为复杂,并存在着地区、时间和群体等条件下的不确定性。
   (1)以人口学因素为基础,特定劳动力群体的价值观和社会身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权变性特征逐渐凸显。性别、年龄、种族和宗教信仰等个人因素与家庭、学校、政府和市场等社会性因素相互作用,正在改变特定人群的生存和就业偏好,以及其在特定制度或组织环境中的行为路径。女性和农业劳动力的职能转化、有色人种社会权利的提升,以及年轻和老龄就业人口的工作价值观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均衡状态垣从市场自我调整的角度考虑,多样化的雇佣形式能够缓冲单,用工形式的局限性,拓宽劳动力进入或者退出雇佣关系的选择路径。
   (2)就业人口对特定雇主和就业安全的依赖性,正逐渐让位于针对特定区域或产业的职业生涯与可雇佣性开发〈Sulkarh1999;Gallagher&sverb,2005);员工在传统雇佣关系中的雇佣和组织承诺,开始向家庭、职业和社会关系等承诺对象转移。因此,劳务派遣用工能够在职业化发展、时间安排的自主性,以及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延伸等方面,满足劳动者的现实需求。
   (3)人力资源开发和价值实现的途径在发生变化,单一雇主和内部雇佣的传统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劳动者的权变性职业需求。劳动力群体在组织和市场中的分化,对相对稳定的传统人力资源实践和劳动关系制度提出了挑战;相应地,组织的离职率,以及产业和区域内的人员流动率都在显著提升。在此条件下,劳务派遣就业模式能够为人力资源的流动与累积创造条件,并为劳动者的市场产出提供多方面的衡量和比较指标。例如,年轻的劳动力可以在劳务派遣的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通路和最佳雇主。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12-4-7 13:01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