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劳动关系网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异地就医怎么报销医保?

  大多数人都有医保卡,在本地报销,只需到本地的定点医院看病就可以报销,但是异地就医的情况是可以这样报销的吗?

  异地就医报销顾名思义就是:比如我在广州办了社保,但是我在深圳那边看病就医,而且这个广州社保是可以在深圳医院报销的吗?

异地就医报销

  首先大家要知道这几个问题:1.哪些人需要办理异地就医;2.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流程?

  01

  异地就医的情况

  一般来说,我们在哪个地区交社保,那我们只能在交社保的所在地享受社保待遇和医保报销。

  当然也有绝大多数人因为各种因素,而不得不在异地就医,如果在异地就医不提前备案,就相当于占用了其他城市的社保资源。这时就只能先自费,回去再报销。

  而且报销流程不仅麻烦,还可能遇到大额医疗费用支付不起的情况。所以,为了能在异地就医及时报销,最好先在参保地备案。

  No.1

  哪些人需要办理参保地备案

  1.异地转诊人员:当地医疗水平有限,需要到外省就医的患者;

  2.异地安置退休人员:比如原来在广州工作参保,现回老家居住的退休人员;

  3.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比如长期在异地读书的学生,或随子女迁往大城市,帮忙带孩子的老人;

  4.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比如公司长期派驻异地工作的人员。

  No.2

  异地就医能报多少

  大部分地区异地就医只能报销住院和急诊费用,而普通门诊需要自己掏钱。因为涉及两地医保政策,所以各地的报销规则也会不一样:

  1.报销范围:以就医当地的医保目录为准:目录内的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费用,才可纳入报销。

异地就医报销

  2.能报多少:以参保地的政策为准,包括报销的起付线、报销比例、最高限额等。

  总而言之:费用能不能报,看就医地;具体能报多少,看参保地。

  02

  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流程

  No.1

  参保地备案

  首先,我们需要在参保地的社保局申请异地就医备案。常见的备案方式有两种:

  1.线上备案:登录社保局官网提交申请,就可以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有的地区还开通了微信、电话备案。

  2.线下备案:携带身份证、社保卡、异地就医登记表(社保局网站下载),去当地社保局备案。

  因为各地政策不同,大家可咨询全国社保热线电话“区号+12333”,先咨询自己符不符合条件、需要什么材料再去办。

  tips:

  异地转诊的不仅要办理备案,还需要让医生开一份“转诊证明”。不过转诊证明不是想开就能开的,如果当地就能治疗,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医疗条件,医院可能会拒绝开具。有无转诊证明会影响到报销额度,有的地区没有转诊证明,是不会接受患者的

  No.2

  选择就医定点机构

  备案需要选择定点医院机构,以后在定点医院看病才能报销。但也有一些城市办理异地就医不需要选择定点医院,只需要医院支持联网结算就行。

  No.3

  到就医地看病

  成功办理备案后,就可以直接拿医保卡去定点医院看病了,出院时用医保直接结算,无需事后报销。医保卡是异地就医的重要凭证。也可以在微信或支付宝上申请一张电子社保卡,功能和实体社保卡一样。

  03

  其他情况

  No.1

  异地突发意外,该怎么报销?

  如果异地就医来不及备案,就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外地出了车祸,该怎么办呢?首先是急诊,大部分城市都支持“先救治,后报销”。

  比如说,深圳一参保人临时在异地急诊,可以自己先垫付医药费,回到深圳后,再按“有转诊证明”的标准来报销。有的城市严格一些,需要先“电话登记备案”,再进行报销。

  No.2

  办了异地备案,还能回老家看病吗?

  对大部分地区来说,医保异地备案是长期有效的,如果要回老家使用,一般需要先撤销备案。也就是说,如果已经办理了异地备案,短时间内就无法回家看病了。

  No.3

  异地就医,影响商业保险的赔付吗?

  常见的四个险种:重疾险、寿险、意外险和医疗险,一般不会限制异地就医。但是就诊医院要符合合同要求。比如大部分健康保险要求,诊断证明必须是由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出具的,才能赔付。

  与异地就医相关的,主要是医疗险的报销比例:很多百万医疗险都规定,经医保报销后,保障范围内的剩余费用可100%报销;未经过医保报销,则只能报60%。

  所以,即使有了百万医疗险也不要疏忽异地备案,一定要先用社保报销。社保报销后,再用百万医疗险报销,能报的钱是最多的。

 

相关阅读:社保和医保有什么区别?社保卡就是医保卡吗?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19-10-31 10:04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