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劳动关系网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昆明:3月起逐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范围

  近期,云南省昆明市发布了《关于全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方案(修订版)》,明确自2023年3月1日起,逐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范围和保障范围。

  对于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许多人都较熟悉,可很多人对长期护理险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讲:长期护理险到底是什么?长期护理险要强制缴纳吗?缴费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享受长期护理险?满满干货,建议大家收藏转发~

  长期护理险是什么?哪些地市开始执行了?

  长期护理险(被称为社保“第六险”),是指对个体由于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家中或疗养院治病医疗由专人陪护所产生的费用进行支付的保险。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2.54亿。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普通家庭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老人难以独自生活,家人难以奔波照顾,更难以承担长期护理的经济支出。为了解决这个社会困境,国家正式提出「长期护理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

  截止2023年3月,长护险已在全国49城进行试点,其中包括福建福州、四川成都、浙江宁波、云南昆明、广东广州、吉林长春等。

  长期护理险强制缴纳吗?缴纳标准是什么?

  作为长护险的试点城市,员工在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应同时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不允许单独参保长护险。

  长期护理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征收,通过个人缴费、单位缴费、财政补助等方式筹资,几个地市的缴费标准如下:

2023年全省医疗保障工作要点的通知

  福建福州

  2023年3月2日,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发布《2023年全省医疗保障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2023年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扣费标准如下:单位和个人各按医保缴费基数的0.125%缴纳。

  a.单位缴费部分:试点期间按月从其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出,不增加单位负担;

  b.职工个人负担部分:由个人缴纳,从其职工个人账户中按月代扣代缴。

  浙江宁波

  2022年8月,在试点的基础上,宁波市出台《宁波市关于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宁波全市实现长期护理险全覆盖。

  其缴费标准为:深化试点起步阶段,暂按每人每年90元的标准定额筹资。

  在职职工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各承担45元,退休人员由个人和医保统筹基金各承担45元。(个人承担的45元从其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中代扣代缴,用人单位承担的45元从其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转,不增加单位负担。)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参照在职职工执行。

  四川成都

  6月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展新一轮长期护理保险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将城市市范围内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城镇职工缴费标准如下:

  个人缴费

  40周岁(含)以下未退休人员,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为基数,按每人每月0.1%的费率从个人账户中划拨;40周岁以上未退休人员,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为基数,按每人每月0.2%的费率从个人账户中划拨。退休人员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划入基数为基数,按每人每月0.3%的费率从个人账户中划拨。

  单位缴费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为基数,按每人每月0.2%的费率从统筹基金中划拨。

  财政补助

  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退休人员参保人数进行补助,以退休人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划入基数为补助基数,按每人每月0.01%比例,实行年度补助。

  长期护理保险有什么用?

  长期护理保险可以为那些失能人员的生活照料以及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费用保障,化解失能人员家庭护理费用负担。

  长期护理保险正常有两种待遇享受方式:

  机构护理

  a.医疗机构护理。指取得卫生健康部门行政许可的医疗机构,能为参保人员提供长期24小时连续护理服务。

  b.养老机构护理。指依法登记并取得设立许可或备案的养老机构,能为参保人员提供长期24小时连续护理服务。

  居家护理

  指在依法登记并取得民政部门、卫健部门设立许可或备案的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机构,能为参保人员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例如:上海的陈阿婆今年89岁,因帕金森症生活不能自理。每周有5天,护理员都会到家里为她提供一小时的专业照护服务。每小时的服务费用是65元,自己只需要掏6.5元,其余90%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

  根据上海政策,通过评估的老人,每周可以获得3-7小时的护理服务。目前,上海已经有50万失能老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

  各地市的待遇标准有所不同,大家以本地市的政策为准。


相关阅读:公司按最低基数缴社保,员工离职能否索要补偿金?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23-03-20 15:43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