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劳动关系网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官方明确婚假延长,2023年12月31日前正式执行

  婚假是国家给予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随着各地计划与生育条例的修改,不少省份都不同程度延长了婚假的时间,但是仍有部分省份的婚假只有3天。对于婚假是否延长的问题,近期多地卫健委都已明确回复。

  婚假延长官方明确了

  近期,浙江省卫健委答复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高文庆代表《关于抓紧完善生育保障和激励措施的建议》称,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目前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架构初步建立并开始产生良好政策效应,浙江省出生人口“失速下滑”的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浙江省卫健委已于6月15日答复表示,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人口发展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生育支持政策供需存在不平衡,还无法真正破解“不想生、不愿生、生不起、养不起”等问题,亟待凝聚合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并且明确了浙江省卫健委将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持续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在年内因地制宜出台支持生育的干货实货类政策措施,协调省级相关部门继续出台深化细化配套支持政策,切实优化条抓块统、协同发力的生育友好的政策体系。

  二是加大力度持续协调推动出台各类配套支持政策,包括生育保险、医保报销、长幼随学、住房保障、税收补贴等专项性政策,以及托幼一体化管理、生育假期成本分担、妇女就业保障等综合性政策,力争年内联合省级部门印发《关于加快落实和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若干意见(暂定名)》并推进落实。

  三是在保障基本、量力而行的前提下,推进普惠托育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研究建立生育支持社会共担机制进度。

  四是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推行简约文明婚俗,推进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年内启动开展延长浙江省婚假天数方面的工作。

  五是年内组织开展对全省各地各相关部门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评估,加大细化政策出台和落实力度,并探索开展对各设区市人口均衡发展状况评价工作。

  也就是说,浙江省将会在2023年内正式启动延长婚假天数的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3年2月,成都市人社局也对延长婚假一事给出了明确回复:

  成都发布网友:成都市婚假只有3天,时间太短,其他部分省市都修订了婚假,成都市能否延长婚假?

  市人社局:我国婚丧假规定最早见于1959年原劳动部《对企业单位工人、职员加班加点、事假、病假和停工期间工资待遇的意见》(〔59〕中劳薪字第67号),其中规定:“为了照顾我国旧有习惯,不论工人职员请婚丧假在三个工作日以内的,工资照发;超过三个工作日以上的其超过的天数,不发给工资”。

  根据《四川省劳动和保障厅关于企业职工请婚丧假规定的复函》(川劳险1993 95号)职工本人结婚,可以根据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给予五天的婚假。同时您可以利用带薪年休假、双休日将假期时间拉长。

  国家层面上关于婚假的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四章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另外,根据《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将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也只有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同一地方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者与初婚者一样可享受法定婚假。

  关于婚假工资计算方式

  在婚假的问题上,虽然国家对职工的休息、休假有规定,但并未明确规定工资计发的标准。

  《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规定:职工本人结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假期在三个工作日以内的,工资照发。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因此在婚假的工资发放标准上,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全国的统一规定。

  婚假是否有有效期?

  1、我国法律并没有对婚假的有效期做出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规章制度来约定婚假的有效期。

  2、对于公司来说,一般规定员工一年或是半年之内必须休完婚假,否则视为自动放弃该福利。

  3、婚假必须一次性休完,不可单独分开使用。

  2023最新版全国婚假一览表

全国婚假一览

 

相关阅读:广东省医保局对异地就医免备案等热点话题进行回应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23-10-13 11:26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