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劳动关系网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多种形式缴纳社保,退休时缴费年限如何计算?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类社会保险政策逐渐成为广大劳动者关心的核心议题。本文旨在梳理并解答这些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如何在职工社保、灵活就业社保和居民社保之间合理切换,确保自身的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我已经买了6年的职工社保,后续考虑自己购买灵活就业社保或者居民社保,这样的社保组合模式下,最低缴费年限和对应的退休年龄该如何计算呢?

  一、要领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年龄条件:正常情况下,男性需年满60周岁,女性干部(管理技术岗位)需年满55周岁,女性工人(生产操作岗位)需年满50周岁。

  缴费年限条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至少需满15年,方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二、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的社保年限,将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范畴;但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则不会累计或折算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

  三、对于符合以下任一条件且未开始按月领取职工基本养老金或其他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障待遇的参保人,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达到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的,可领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若在地方执行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距离60周岁尚不足15年,但已按规定逐年缴费直至满60周岁的,同样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关于社保查询中提示存在多个有效个人编号的问题,这意味着什么?

  遇到多个个人编号的情况,通常是因为您在省内不同地区参加了社保。具体原因和解决方案,建议直接咨询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了解详情。

  若未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足额缴纳失业保险金,导致失业后无法享受全部待遇,应如何解决此问题?

  根据《广东省失业保险条例》第四十条规定,若用人单位存在以下行为导致员工无法享受或未能完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未参加失业保险、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不实、申报职工缴费工资不准确、未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以及其他违反失业保险法律法规的行为。对此类赔偿纠纷,可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补足,您可以向当地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投诉。

  若企业未按照国家规定在当地购买社保,而是选择在其他省份以最低基数购买社保,员工应如何促使公司在本地参保?

  依照《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企业在工商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住所所在地,即单位所在地,应依法参加所在地的社会养老保险。对于有异地分支机构的企业,分支机构应作为独立的缴费单位参加所在地的社会养老保险。遇到此类情况,建议员工与所在单位积极沟通,依据劳动合同,敦促企业按规定在工作地为员工参保。

  工伤职工是否能在户籍所在地茂名接受治疗并获得报销?

  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和《广东省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业务规程》等规定,工伤职工有权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一般应在参保地的工伤保险医疗、康复协议机构就医。如确需在参保地以外的医疗机构就医,应先办理转诊转院手续。对于尚未结束工伤保险关系、长期在外居住(半年及以上)的工伤职工,可申请异地就医并完成备案后,在居住地所属地级以上市范围内的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机构就医,并实现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

  若企业未为劳动者依法缴纳社保,劳动者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赔偿,赔偿金额应该如何计算?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当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时,劳动者据此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具体标准为:每满一年工龄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计算;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标准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封顶支付,但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此处所说的月工资,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相关阅读:未到退休年龄去世,缴纳的社保会白交吗?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24-03-28 10:36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