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劳动关系网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因为医保基金没钱了吗?

  医保支付方式的革新举措已在我国多数区域广泛铺开,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项改革究竟如何进行?又将如何影响每一位参保者?

  改革的核心目的超越“成本控制”

  有人误解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出于医保基金紧张,单纯限制费用支出。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认知。医保支付方式,即医保机构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的机制,涵盖了多种模式,包括按项目、按病种、按住院日计费等,每种方式对医疗行为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的试点,超过90%的统筹地区已投身于这两大改革浪潮中。变革后,按项目付费的比重在住院医保基金中降至约四分之一。重要的是,改革的终极目标并非简化为“控费”,而是通过激励医疗机构依据患者病情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案,促进合理诊疗,减少过度医疗,从而更好地维护参保者的权益。支付标准也将随经济、物价变化适时上调,确保医保基金支出持续增长,增速甚至超越GDP和物价涨幅。

  破除“住院时长限制”谣言

  针对流传的“单次住院不得超过15天”的传言,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从未设定此类限制。2022年,医保局更是发布通知,要求全面排查并废止一切不合理的医保限制条款,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所谓的“15天出院”现象,或是部分医院为达成“平均住院日”等考核指标而采取的粗犷管理手段。对于将支付标准均值误解为上限,导致患者被迫出院、转院或自费住院的情况,医保局持坚决反对态度,并鼓励公众监督举报,确保违规行为受到严惩。

  新药新技术的保障与激励

  在按病种付费模式下,新设备购置或高价值新药的应用是否会造成成本负担,成为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关心的焦点。对此,医保支付改革已预设了灵活应对措施,例如允许符合标准的新药新技术实施“除外支付”,以及对超出平均费用的重症病例实行“特例审议”,确保这些情况能按照实际花费结算。医保局承认医疗实践的复杂性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构建一个动态反馈机制,基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反馈及真实医疗费用数据,定期调整DRG/DIP分组规则,以确保支付政策与临床实践的紧密贴合和科学合理性。

 

相关阅读:上海人社发布58项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24-05-11 15:30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