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劳动关系网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人均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再上调,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30元和5元。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30元’意义重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指出,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上调并非首次。自2003年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立以来,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0元增至今年的700元,20多年来持续投入增长,构建了全球覆盖人口最广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近年来我国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郑功成认为,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上调,意味着医保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据国家医保局官网信息,2003年“新农合”建立初期,可报销药品仅300余种。自2025年1月1日起,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91种药品,总数达3159种,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2003年,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30%至40%。目前,居民医保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约为70%,群众自付比例大幅降低,就医负担减轻。”郑功成表示。

  近年来,医保改革成效显著,每一笔缴费增补精准用于就医用药,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提升就医获得感。在医保制度有力支持下,全国居民就医需求快速释放,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近14亿人看病条件越来越好、报销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方便,背后是国家医保为老百姓健康托底。”郑功成说,尽管我国医保制度还需全面优化,但通过深化改革,这项覆盖全民、惠及全民的重要制度安排,一定能解除全体人民疾病医疗特别是重大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长期护理保险连续五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落地加速推进

  作为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境的重要举措,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被称为“社保第六险”,其发展备受关注。

  3月5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自2021年起,长护险已连续5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对比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长护险工作任务表述从2023年的“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到2024年的“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再到2025年的“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现了政策推进节奏与决心,预示着长护险制度全国落地加速。

  近两年,长护险全国性政策或文件进入“加速”通道。

  在护理人员资质方面,去年2月,国家医保局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版)》,首次明确长期照护师职业标准。去年11月,两部门印发《关于推进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实施意见》,使长期照护师职业等级认定有据可依,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未来将有更多持证上岗的长期照护师。

  同样在去年11月,国家医保局官网新设“长期护理保险”专栏,也被视为长护险制度全面落地将近的信号。

  国家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司司长樊卫东1月17日表示,国家医保局正会同有关部门,以建立独立险种、制度覆盖全民、政策规范统一、契合国情为目标,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同时,建立健全17项核心政策和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制度全面覆盖、落地实施,让失能群众及时享受待遇和服务。目前,已印发13项政策措施,指导试点城市规范统一,缩小地区间制度差异,为全面建制打基础。

  创新药发展迎来新机遇

  2024年,“创新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报告再次强调“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凸显政府对创新药产业发展的重视,有望推动我国创新药事业迈向新高度。

  过去一年,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成果显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赵宏表示,2024年国家批准上市新药48个,器械65个,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

  2024年12月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国家医保局多次提及商业健康险,计划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将部分健康险资金通过规范途径投入创新药械研发生产。

  2025年初,国家医保局透露,计划年内发布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丙类目录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但暂无法纳入基本医保目录的药品。在支付管理政策上,丙类目录药品可不计入参保人自费率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范围,符合条件病例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实行按项目付费。

  这一规划为创新药多元化支付方式探索奠定基础,保障创新药在医院内落地使用。

  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健康险在创新药目录推动下,将迎来差异化发展契机。

  然而,推动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配套制度支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

  “基本医保保基本,我们要适度分离支付标准和药品价格,引入第三方支付,发展商业保险,扩大投资来源,促进创新药发展。促进创新药发展是全链条的,包括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加快审评审批,以及医保支付标准和创新药挂网等多方面。”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

 

相关阅读:多地已全部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 时间: 2025-03-12 09:39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