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劳动关系网 >广州新闻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广东省工会针对51万职工启动人文关怀系列活动

  人民网广州6月19日电今天,广东省总工会与广州市总工会联合在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文化广场联合举行了“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为主题的广东职工人文关怀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邓维龙,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陈伟光和来自白云区各街镇工会主席、协理员、白云区辖内企业员工1000多人出席了启动仪式,邓维龙、陈伟光等省市领导在仪式上讲话并为白云区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揭牌。
  
   陈伟光在讲话中指出,白云区共有9万多家企业51万职工,其中外来工就有35万人,占了近7成,在这里举行启动仪式别具意义。工会作为职工利益和诉求的“代表者”和“代言人”,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以职工为本的维权发展理念始终摆在重要的位置上,督促企业切实改进用工制度和用工方式,在促进就业、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协商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加大对职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特别是加强对青年职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给予职工更多的人文关怀,通过切实维护职工的权益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实现体面劳动。他还希望各级党委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使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邓维龙在讲话中指出,开展“广东职工人文关怀系列活动”是为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展职工发展空间,努力实现职工“政治有地位,权益有保障,精神有关怀,生活有配套,困难有帮扶,发展有机会”,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实现体面劳动。他强调,各级工会组织要将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作为激发职工内在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要大力推动《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健全维权机制,加大维权力度,提高维权实效。要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要履行社会责任,帮助企业改善管理。要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
  
  
   启动仪式上,书法家现场挥毫,为农民工题写励志书画,书法家还事先题写、装裱好了十幅字画赠送给十位优秀农民工代表。省总工会今年将为万名农民工免费提供保额为5000万元的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在活动现场向参加活动的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500名员工赠送保额为250万元的广东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启动仪式前,专家、志愿者向现场职工提供了心理健康义诊和劳动保护、法律、就业帮扶咨询服务。据悉,广东职工人文关怀系列活动主要内容有六部分:
  
  
   一是开展职工思想关怀活动。大力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尤其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同时,督促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制定职工技能培训提升计划;引导职工有针对性地参加培训。
  
  
   二是开展职工心理健康关怀活动。加强对职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现场心理咨询,开展心理辅导讲座。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对情绪不稳定,有心理疾患特别是有极端行为倾向的职工,及时进行疏导和治疗。教育引导职工树立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
  
  
   三是开展职工文化关怀活动。组织文化活动进厂区,支持帮助企业开展文化活动,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是开展职工生活关怀活动。继续开展“主题探访、主动帮扶”和“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深化“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困难职工子女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金秋助学活动、工伤探视扶助活动、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和急重病救助活动。围绕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劳动争议等方面,为职工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五是开展职工劳动关怀活动。广泛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和法律法规咨询活动,定期不定期联合政府部门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监管。深化“共同约定行动”,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引导企业改进用工管理模式,推行“职工健康护航计划”,开展“双爱”活动,实现更加人性化管理。
  
  
   六是开展职工之家活动。创新工会组建方式和活动方式,加大工会组建力度。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姚文军、史功汇)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网 来源:《人民网》 时间: 2010-06-22

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标有“中国劳动关系网”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劳动关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劳动关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与本网联络,请在15日内联系junbo@hr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