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内卷的职场人,信奉“先苦后甜”的理论,职场人多吃点苦,才能够快速提升。为了升职加薪,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可是,随着职场趋势的改变,“吃苦文化”逐渐引起了00后的质疑:职场上的苦,真的有必要吃吗?
名为吃苦,实为洗脑+PUA
鼓励职场人在工作中多吃苦,先苦才能后甜,是企业常见的励志口号。凭借该口号,很多公司凝聚了一批吃苦耐劳的员工,愿意为工作奉献。
可是过度鼓吹工作中的吃苦精神,只会让人看不清本质。
记得前不久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个视频,是一位老板拍的,农民工在高温天气下直接从水龙头里接水,泼在自己身上给自己降温。
老板配上文字:“这么热的天,他们都还在坚持岗位,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抱怨?”而网友评论堪称人间清醒:“苦难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更关心高温补贴有没有到位,能不能给他们涨薪”。
在职场上一味鼓励吃苦精神,就是忽略雇佣关系本质的耍流氓行为。我们更要从吃苦精神的陷阱里走出来,而不是甘愿做“老黄牛”。
职场上这3种苦别吃!
1、拼时长的勤奋
无意义的职场内卷,需要通过加班拼时长的吃苦行为,对于职场人而言是低效勤奋。
明明可以到点下班就走,却硬留下来加班,只为了给公司留下好印象。殊不知,你的低效勤奋,只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办事不力”的印象,这对你的职场晋升毫无好处。
2、被剥削的权益
需要帮领导同事做事情,履行非本职工作的责任,这些行为都是对职场人的剥削。
大多职场新人会犯这个毛病,分不清工作任务轻重缓急,不懂得拒绝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工作。
如果总是把精力放在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只会消耗你的自身价值。毕竟,职场精英都懂得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而不是用时间来送人情。
3、需遮掩的漏洞
为了遮掩管理上的漏洞,职场人往往被迫加班、做无意义的繁琐工作。这是公司惯用的偷懒手段:用低效的勤奋,来掩盖战术上的不足。
我曾经在一家初创公司就职,领导经常更改决策和工作标准,造成我很多次都要推翻自己做好的工作,重头再来。
很多公司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上有着明显硬伤,让员工无效工作,24小时随叫随到。公司与其鼓吹员工为公司的漏洞买单,不如学会把真正的源头问题解决。
走出职场吃苦陷阱只需这3步
1、认清真相,敢于争权益
职场人要认清真正的吃苦文化是什么,不要错把剥削当吃苦,要敢于争取自己的职场权益。
企业家稻盛和夫曾经说过:“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无意义的消费以及过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独。它本质是一种自控力,自制力,坚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职场上真正的吃苦精神,是鼓励员工发展解决工作难题的能力,而不是发挥所谓的奉献精神!
面对打着“吃苦文化”的职场剥削,我们更要懂得据理力争,敢于为自己的权益发声。
2、放弃低质量勤奋,提升工作效率
放弃低质量的勤奋,远离无意义的内卷,拿效率和结果去说话,才是职场人的高明做法。
著名的“二八定律”法则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80%的工作只能产生20%的价值,专注于20%极少量重要任务才能有80%高价值的产出。
作家冯唐在《有本事》一书中就提到了二八定律的运用:第一步确定你想要的结果是什么,第二步是找出工作核心的3要点,第三步就是直接开干,不必追求完美,边完成边修正。
学会巧用劲,用20%的付出达到80%的效果,你才能够用高效办事打败别人的低效勤奋。否则,你也会被迫加入职场的内卷大军。
3、直面漏洞,战略需先行
职场人要学会制定正确的策略并执行,总好过事后诸葛。
当你发现在职场上陷入无意义的内卷,为了工作疲于应付时,不妨停下来,好好梳理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是在决策和管理制度这种源头上出现了问题,就要及时修补漏洞,否则你会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无效工作。
职场上低质量的吃苦,都是用战术上的勤劳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刻苦,实际却刻意回避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工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在职场上,如果你太能吃苦,就会有吃不完的苦。职场人的提升,靠的是工作中机遇和锻炼,而不是无意义的“吃苦”。
相关阅读:员工私下打听工资,用人单位可以据此开除员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