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种名为“内包”的新型用工模式悄然兴起,不少企业为降低用工成本而纷纷采用这一做法。什么是“内包”?它存在哪些问题?面对这一现象,企业、政府与员工又该何去何从?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
一、“内包”的定义:企业的一种新型用工模式
“内包”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企业用工管理模式,指的是企业通过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以此子公司的名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具体来看,采用“内包”模式的企业,会先成立一个独立的子公司,这家子公司可能隶属于企业集团,也可能是企业单独创办的。然后,企业会通过这家子公司来招聘一批员工,这些员工的劳动合同是直接与子公司签订的。他们在名义上是子公司的正式员工,但实际工作都是为母公司提供服务。
相比直接雇佣正式员工,“内包”模式能帮助企业省去许多劳动成本。毕竟,子公司可以通过灵活的薪酬体系来减少人力成本;而企业本身也无需为这部分员工缴纳社保等费用,大大减轻了编制负担。因此,这一模式近年来受到了不少企业的追捧。
二、“内包”背后:企业减负的美丽新世界?
采用“内包”模式的企业往往将其视为减负的“稻草人”,但这一做法的潜在问题也不容忽视。
推动企业走上“内包”道路的,常常是实际经营中的种种困境。一方面,许多企业在招聘一些劳务派遣岗位时会遭遇层出不穷的招聘难题;另一方面,如果直接大量招聘正式员工,也会对企业的编制造成沉重负担。“内包”模式一举两得,既可轻松引入人力资源,也可避免承担沉重的劳动成本,对企业而言实属一大诱惑。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内包”模式存在的种种隐患。首当其冲的,就是此模式极大地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尽管“内包”员工名义上属于子公司正式员工,但他们的实际待遇常常不及企业正式员工。这些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都显著偏低,与劳务派遣员工没有明显区别,职业发展路径也受到限制。可以说,“内包”使他们成为了企业达成目标的牺牲品。
不仅如此,这种用工方式还隐藏着极大的法律风险。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招用员工必须签订直接劳动关系,不能设立中间环节违规代理招聘。“内包”模式中的劳动关系显然属于假劳动关系,既不合法也不合规。一旦被相关部门认定违法用工,企业将面临巨大罚款及政务处分的风险。
三、重塑order:企业应回归正规用工
面对“内包”模式弊大于利的现实,呼吁企业回归正规用工势在必行。企业要认清“内包”的危害,从根本上杜绝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
具体来说,企业要做的有以下几点:
1.停止使用“内包”等变相用工。将现有的“内包”员工全数过渡到企业正式编制,提供与正式员工同等待遇。
2.增设必要编制,通过正规招聘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设立专门部门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3.维护劳动关系的直接性。所有员工必须直接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杜绝任何中间环节的非法代理招聘。
4.优化薪酬福利体系,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培训机会等,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吸引力。
5.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严格审视企业的各项用工决策和实施过程,杜绝违法用工的发生。
6.引入外部监督。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或劳动监察机构,对企业用工行为提供指导和监督。
四、维权焦点:员工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企业整顿用工秩序的同时,广大员工也应提高警惕,增强维权意识和能力,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于正在或曾经处于“内包”状态的员工,首要的是要认清自身权利,尽快脱离这种失权的困境。可以主动要求企业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享有与正式员工同等的待遇。如果谈判无果,可以寻求政府劳动监察部门的帮助,要求企业尽快纠正违法用工行为。
在选择正规单位求职时,员工要仔细审视劳动合同条款,确认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否清晰、合法。留意企业是否存在安排奇特的“子公司”来隐瞒真实用工关系等迹象。如有任何权益受损的情况,要及时采取维权措施,向劳动监察机构举报企业违法用工行为。
此外,广大员工还应积极参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的劳动法规培训,增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并且要主动关注企业的各项用工政策,一旦发现潜在的违法迹象,应积极制止并向政府监管部门报告。
五、系统完善:政府应从根本上规范用工秩序
员工的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与政府监管的力度和范围具有密切关联。要从根本上改变“内包”等违规用工盛行的局面,政府监管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内包”等违法用工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监管法规体系。制定专门的禁止变相用工的规定,严厉打击“内包”等违法用工行为,增强法规的震慑力。
2.严格执法检查。加大对用人单位的日常巡查力度,重点检查企业的劳动关系实质是否合法。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警告、通报,并依法追究用人单位的责任。
3.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员工举报企业违法用工行为,对提供证据确凿的线索给予奖励。严厉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
4.开展法规宣传教育。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向企业和员工介绍劳动法规,提高各方的合法用工意识。建立专门的法规咨询机构,对企业和个人提供法规指导。
5.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将企业违法用工行为纳入企业信用记录,纳入政府授予项目资格的考量要素之一。利用信用记录的力量约束企业行为。
只有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并重,社会各界通力配合,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内包”等违法用工方式的滋生蔓延。让各方在阳光下运行,共建和谐、公平、法治的用工环境。
综上所述,“内包”无疑是一种损害员工权益的违法用工方式,企业不应沿用这一弊病缠身的模式。员工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政府则应以强有力的监管引导企业回归正规用工。只有正视和抵制这种不合法的做法,才能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关阅读:职场内卷,别再无脑吃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