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过程中,如何迅速辨别两位看似相近的应聘者?经过与众多资深CEO交流及大量面试实践,我发现一套四问法则足矣:
1.假设你意外获得了为期半个月的带薪假期,但条件是你必须专注研究一个主题,你会选择什么?
这个问题旨在探究候选人的内在动力来源。谷歌曾注意到,在寻找顶级程序员时,尽管世界级编程竞赛的优胜者具备卓越技术,但在谷歌的发展却不一定理想。原因在于,竞赛获胜者往往受到外部激励驱动,专注于短期规则博弈,而非培养在现实环境中所需的广阔视野和勇于突破常规的精神。此外,谷歌的一项人力资源研究表明,比起繁复的面试题目,“你几岁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这一简单问题与员工在谷歌的成功率关联性更强。这两个例子表明,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个体动力源:是源自自身的兴趣和追求,还是外界设定的标准。
当我向应聘者抛出此题时,约80%的人会短暂迟疑,这恰恰成为一个有效区分工具。尤其对于简历光鲜亮丽的候选人,他们的优异表现可能源于外在压力而非内在驱动力。关键在于观察其即刻反应及其解答背后的思考路径,如为何选择该研究领域、如何安排时间、预期达成何种目标等。即使在非正式场合交友聊天时,这个问题也能帮助识别出具有内在动力的人群。
2.当下你从事的工作中,行业内公认最顶尖的人物或企业是谁?他们是如何运作的?
此题用于衡量候选人的自我期望值及目标管理能力。它揭示了他们在尚未达到的目标面前的态度,尤其是对于那些内驱力强大的人而言,能否将这种动力转化为实际行动。回答中,面试官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获取信息:
候选人的视野宽度:是否对行业有着开放的认知?
是否知晓业界的领军者有哪些?
“最顶尖”标准如何定义,反映出其对所在领域的理解深度;
提及的行业标杆研究程度如何,以此窥探其人脉网络及在业内的实际地位;
如何认识自身与标杆之间的差距,又采取何种策略来缩小差距?
3.回顾你过去的人生经历,曾面临过哪些重要的抉择?
此问题旨在考察候选人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倾向,以及他们如何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著名投资人的建议是,关注决策过程而非具体事件本身,透过取舍方式洞悉其分寸感和界限意识。在听答过程中,面试官应询问决策背后的动机、时机选择、明确付出的代价、决策前后的具体情况及其解决方案。重点在于候选人是否提及他人在决策中的作用及其描述方式,因为每一次重大人生抉择往往受一两个人的关键影响。忽略这一点的候选人往往缺乏组织能力和吸引追随者的魅力;反之,提及过多他人的,则可能因情感易受影响而在团队领导中失去明确的权力边界。
4.针对你之前提到的重要工作或项目,如果有机会重新来过,你会做出哪些改变?
此题用来评估候选人的反思能力和把握机遇的敏锐度。通过反思过去的经历,可以洞察其自我认知的清晰度,同时也可依据其答案推断其行事的精细程度。优秀的候选人会在反思中展示出项目的各个细节层次,并能在团队成果中展现出个人显著的贡献。如果某位候选人的改进建议粗糙或是局限在少数方面,则可能意味着其在该项目中的实际作用相对有限。
结合以上四个问题的回答,面试官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候选人的内在驱动力、建立关系的能力、目标意识和反思力,从而更理智地判断其是否适合加入团队。每个面试官心中都会有一套基于组织最佳实践模型的判断基准,有时这些基准看似无理却蕴含深层经验。例如,谷歌发现早期接触电脑与员工在公司的成功存在一定联系,尽管表面看来并无直接因果。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面试官虽掌握主导权,但在面对极具吸引力的候选人时,实际上可能并无太多掌控空间。因此,在筛选过程中,不仅要依据既有模型,还需灵活应对不同候选人的独特品质。例如,在某些公司中,快速成长的员工常兼具幽默感与果断的性格特质,这类特征便可能在面试中成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相关阅读:上年度未使用的年休假是否会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