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件民生实事
1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以我市北部山区8个贫困镇及其206个贫困村为重点,对全市379个贫困村开展对口帮扶,确保到2012年底,所有被帮扶的贫困村年集体收入基本达到10万元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基本达到5000元以上。
2免收贫困家庭学生中职教育学费
从2011年秋季起,对定为贫困家庭的本市户籍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费全免。
3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
五大险种参保人数比上年增加82万人次,增长3.94%。其中新农保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三年全覆盖任务,35岁以上农村居民全部纳入社保体系。
4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
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将新农合筹资标准从年人均260元提高到300元;
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待遇,切实减轻市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
5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17%至25%;
资助8万名农村困难群众和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农保;孤儿养育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00元。
6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继续推进在建的6.87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建设4.3万套保障性住房,年底前全部解决登记在册的7.72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7改善市民群众出行条件
新建、改造23条约81公里城市道路,新建人行过街设施27座。实施亚运后缓解交通拥堵方案,编制智能交通规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设约70公里公交专用道,建设和改造24个公交站场,完善公交、地铁及其他运输方式的接驳,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8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将长寿保健金发放范围扩大到本市户籍70岁以上老年人;提高本市户籍80岁以上老年人长寿保健金标准,并为其免费安装“平安通”紧急呼援服务系统。
9推进农村道路“亮化”工程
建设5万盏农村路灯,使全市30%的农村道路实现“亮化”。
10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休闲健身场所
新建240处社区健身路径、188个社区篮球场和一批全民健身小广场;
新建500公里绿道,形成10条绿道休闲旅游精品路线。
代表委员说“实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在“两会”代表、委员中产生巨大反响。代表、委员们认为,这10件实事涵盖面广,更重要的是目标都很实在,真正体现了“实”字,现在的关键是要落实好。
在10件实事中,住房、医疗、交通、教育仍是群众和代表、委员们最关注的内容,而来自从化、增城的不少代表、委员则对涉及扶贫和农村发展的实事最感兴趣。
市政协委员、一汽巴士董事长张伟雄呼吁,在广州的主干道打通一个专用道给出租车以及两名乘客以上的私车,作为“快路”,缓解交通高峰期堵塞以及打的难的问题。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设70公里公交专用道,这都是大实事!”市人大代表、新穗巴士纪委书记叶雪文建议进一步实施公交低票价政策,“现在是累积15次才打折,我建议直接打六折。”叶雪文说,目前市区公交出行比例不足40%,而新加坡为63%、香港为90%,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还是不够。
市政协委员张伟雄建议公交直接打5折:“如果直接打5折,住在广州的人都会鼓掌!”
“豪宅不怕升,炒家要炒,就给他们炒嘛!”市政协委员胡伟民认为,住房保障关键是公租房要跟上。
市人大代表高龙为村道“亮化”击掌叫好:“路灯多了,山路就不再黑乎乎,村民幸福感就更强了!”
市人大代表骆志荣说,十件民生实事里,如扶贫开发、社会救助、免收贫困家庭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学费等,都体现对群众的深切关怀,必定能提升群众幸福感。
今年抓好“八项重要工作”③
加快事权改革深化大部门制
报告摘要
(五)继续推进先行先试,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以富县强镇、简政强镇和简政强区为主要内容的事权改革。深化大部门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抓好广州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增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改革试点工作。
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继续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国有企业上市步伐,力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增长30%以上。
改革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在部分街道开展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改革试点。
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加快推进南沙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建设。
打造名镇名村扶持现代农业
报告摘要
(六)大力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加快建设农村安居、污水治理、路网体系、供电网络、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等重大项目,逐步形成覆盖到村、延伸到户、城乡衔接的基础设施网络。打造一批名镇名村。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提高农村低保水平,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
扶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万亩蔬菜设施栽培基地。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
压缩公务经费增加民生投入
报告摘要
(七)促进社会事业新发展,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提升文化软实力。继续抓好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整体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素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实行“五个压缩、一个增加”,即:压缩党政机关办公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出国经费,增加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切实做好充分就业工作。逐步解决我市农转居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制度的并轨衔接问题。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参保人医疗保障待遇。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完善行政问责建节约型政府
报告摘要
(八)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推进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健全完善行政问责制,强化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推进跨部门并联审批,推动行政审批透明、规范、高效。
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廉洁办各项事业,建设节约型政府。
“实事”3大变化更重民生
1月26日,市政协十一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召开,市长万庆良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起草情况的说明,列举了今年十件民生实事。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要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两相比较,“10件实事”内容有所变动。
第一件实事即有明显改动。关于扶贫开发,征求意见稿提出确保到2012年底,80%被帮扶的贫困村年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80%被帮扶的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正式报告中80%变成了“所有”。
正式报告将征求意见稿中“推进‘无线城市’免费上网”换成了更加民生的“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正式报告还将“加大高架路桥噪声污染整治力度”改为涉及范围更广、群众更关心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内容。
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从征求意见稿到正式报告的这些变化,一方面充分表明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治协商的作用,另一方面修改的细节也表明了对民生的高度重视。
社区管理学习香港经验
报告提出要改革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在总结“十一五”工作时也提到“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方式”。
昨日,列席此次人大会议的广州市民政局局长李治臻表示,广州正在学习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先进经验,从居民最需要的服务入手,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方式。
目前,全市共有20个街道开展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试点建设。学习新加坡家庭服务中心的做法,并结合香港经验,开展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工作。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为居民提供政府交办的各项事务性和服务性工作的基础上,要因应社区居民的需要,提供针对性强的社区服务,切实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性需求。